春节:文化内涵与当代意义
由中宣部宣教局、光明日报社共同主办,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、光明网承办的“核心价值观百场讲坛”第155场活动,邀请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、内蒙古大学特聘教授朝戈金,作题为《春节:文化内涵与当代意义》的主题演讲。
朝戈金,男,1958年8月出生,蒙古族,法学(民俗学)博士。国家哲学社会科学一级教授。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,文哲学部主任。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教授,博导。社科院民族文学研究所原所长;享受国务院津贴。
研究领域:民俗学、民间文艺学、少数民族文学。
学术成就:有著作、论文、编著、译著、译文上百种在中国、美国、德国、日本、俄罗斯、蒙古、越南、马来西亚等国以多种文字发表。
显示
春节——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
在中国人心目中,过年的核心内容是辞旧迎新、祈福纳祥、团圆和谐。围绕这一主题,生活在各地的中国人开展一系列相关活动,以喜悦的心情迎接“一元复始,万象更新”。中国人心心念念的“回家过年”,突出体现了春节在中国人心中的地位。春节所寄托的中国人的人伦情感、家国情怀,通过主要以家庭为单位的丰富庆贺活动,是中国人体会认同感和历史连续感、强化人与自然和谐共生、巩固人与人之间和睦相处理念的鲜活载体。
春节习俗,延绵不绝,展现了中华文明的连续性特征。春节习俗和实践是全国各族人们的共同节日,凝聚了鲜明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。过年活动中多地域、多民族文化元素的多样汇聚、彼此欣赏和长期共享,则是中华文明包容性的生动注脚。过大年习俗中“阖家欢乐”“四海升平”的和平、和谐理念,则是中华文明和平性特性的集中体现。中华文明的这五大突出特性,在春节习俗和实践中相互交织,共同构成了一个生动的文化实践范例。
全球约五分之一的人口以不同形式庆祝该节日。农历新年是联合国的第8个浮动假日,按照规定联合国员工可选择休假。在世界上许多地方,张贴春联、挂灯笼、前往寺庙祭祀、歌舞戏曲等文艺表演、专题文化展览、美食节推广等,已经成为或正在成为当地新民俗的一个部分。春节习俗的内涵全面紧扣当今人类社会的重大议题和重要关切,通过对春节习俗的保护和弘扬,有助于讲好中国故事,促进中华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。
联系方式:010-5892640558926378